安徽
行政区划
安庆

你们觉得安徽区划如何调整才最有利于发展?

关注者
164
被浏览
507,582

82 个回答

这样挺好,毫无违和感。(手动狗头)

发布于 2019-12-10 00:21

安徽现有行政区图:

16个地级市,8个县级市

我调整的区划图:

淮北、宿州合并,铜陵、池州合并,

地级市简并成14个

这是地形图

这是其他网友的概念图:

这个就比较大胆,改动幅度大

简并成11个地级市,10+1(省会合肥)的格局,除了蒙城应该划归蚌埠以外,其他我基本认可

安徽现有灯光图,大致形成一点(合肥)加两线(长江线,淮河线)的发展格局

不管怎么规划,未来安徽还是合芜蚌为主干线,安庆、阜阳各为皖西南,皖西北区域中心,其余城市为辅的格局。

发布于 2019-12-01 16:47

看了 @风大 可稍息否 的回答,深有感触。感觉美中不足的是这位老兄没有配图(23333)

我就补上一张

豫北、鲁北划入河北省,是为冀州。

张家口、廊坊和京津合体,是为幽州。

鲁北(济南,东营、淄博、烟台、青岛、威海)是为青州。

鲁南、豫东(商丘)、苏北、皖北合并,是为徐州。

河南剩下的部分,是为豫州。

江淮地区(皖中、苏中),苏南、皖南融合,是为扬州。

钱塘江流域划入浙江,是为杭州(不恰当)。

上海仍然是直辖市。

再把交州拿回来。

将马来半岛的南端纳入版图,是为津州。

新加坡改为星洲直辖市。(虚构,狗头保命)

编辑于 2020-01-07 15:14

首先得考虑"发展"的定义是什么,是GDP?那很简单,皖江一带的皖南和苏南合并,成立新江南省。或者只和南京合并,恢复江南东路。皖北和苏北合并,成立新淮海省。皆大欢喜,不是吗。不过考虑过劳动力市场的"发展"了吗。城市化的进程必然需要不断割韭菜的,长三角带安徽是要人为主还是经济发展为主?

另一个角度,维稳上这种分法是相当危险的。淮海省一旦成立,广大彪悍的人口、悠久的造反传统、广阔的产粮区。(多少潜伏的刘项朱皇帝啊~)

新江南省谈不上富可敌国,但是文化相对统一。容易滋生duli意识。(这点在现在的部分吴语人口身上表现出来了)。

而天朝一切考虑,必定是政治大于经济,稳定大于发展的。

再说说安徽省内的行政区划,皖南分那么细,完全是浪费行政资源。在政治家眼中,肯定是完美的决策。通过细分皖南,防止皖南出现古太平府、古池州府那样的江南大城,这样就可以促进皖南劳动人口外流,要么流入合肥做大省会,要么流入南京上海苏州充实当地劳动力。没有你们这批韭菜,哪来的霸都?哪来的长三角?

编辑于 2020-04-10 00:34




编辑于 2020-03-11 12:57

合并小的市,基本回归1950年代建国初期模样。

当时,滁州、宿州、安庆很大,蚌埠、芜湖很小。

编辑于 2020-11-26 17:51

天天研究区划,也算是安徽人的一大爱好了。

归根到底,还是因为安徽纯粹是个行政区划的产物。

当年的南直隶,体量摆在那里,让北京怎么看怎么慎得慌。大明朝的两京十三省体制,到了大清就不合时宜了。消解南直隶是个很重要的政治任务,于是江苏安徽分家。

本来这么大一块地,划出来就是政治考量,作为南京都的腹地,甚至把淮西勋贵们的老家一股脑括进去,让老朱家特别有安全感。但是你国门都守不住,要老家干嘛→_→

清朝大笔一划拉,对半切开,一不留神就把大南京和大凤阳分开了,给明京来了个尸解大法。可你不想想,淮北江淮江南三个不搭噶的部分扭在一起就是为了给南京划自留田啊,你大南京没有了,这三个地区怎么拧起来。虽然南京是很惨,还没到叫屈的时候呢,失去国都地位已经够失落了,得,现如今连江苏一省的省会地位都不保了,我们现在调侃安徽人碰瓷大蓝鲸,其实这是历史效应啊,整个安徽到现在都没有反应过来。

国家为了弥补安徽的空心化,强行给安徽找省会,安庆名不副实,合肥有心无力,安徽人心心念念的还是大蓝鲸。

以前长江下游谁都不争,老老实实给国都输血,混个京畿的成分。现在上海开埠,成了龙头,南京退居二线,但上海在末端,鞭长莫及,带不动的这一段刚好就是安徽,于是安徽歇菜了。长江下游的土地人口本来就只够制造一个大都市圈,现在的上海是过去南京的地位。

这个问题不是内部区划调整可以解决的,不过按最近几年的调整思路,国家还是想造一个中心的,巢湖给合肥,增加合肥的腹地和体量,这是唯一的办法,可惜江上那几个城市太靠近南京了,这几年给他们加地,不知道是不是收买他们不要跟南京混了,回来跟肥老大吧,南京指不定连二线都保不住了,我大合肥可是要统领中部崛起的城市呢。

安徽的现状是由南京历史地位的衰落决定的,江苏也一样,如果合肥做不大,这个省区划就没有存在的意义了。

发布于 2019-12-12 22:20

安徽省共有16个地级市,而相邻的江苏省才13个。在安徽人口低于江苏的情况下,地级市反而多3个,显然安徽地级市偏多。

安徽区划调整建议:

淮北宿州合并;

池州铜陵合并;

芜湖马鞍山合并,市区驻当涂,打造成皖南第一城。(芜湖虽然经济不错,但规模偏小;合并后可以成为安徽第二个地铁城市、安徽版苏州)

凤阳蚌埠合并,改为新的凤阳市,市区驻蚌埠(凤阳得名,蚌埠得实),凤阳蚌埠本是一家;

舒城划归合肥(舒城旧为庐州府辖地,而且离合肥较近)。

编辑于 2021-06-10 18:26

能否允许说一下我的观点:

既然要区划调整为何不能来个大胆的区划调整:

全长三角35.8万平方公里,这样重新分配:

成立长三角省,南京直辖市,以及杭州直辖市,还有上海市扩容。

然后合肥改名淮九,吞并古濠州古寿州古六安州当长三角省省会。

然后南京直辖市包括古滁州古和州古当涂以及镇江除去大港丹阳以及扬州。

然后上海吞并苏锡常通泰加上大港丹阳还有舟山以及嘉兴除去海宁(不包括县城,县城古代属于嘉兴,古海宁在盐官)

然后杭州吞并古海宁和古徽州。

而长三角省内地级市能合并的尽可能合并,尽可能长三角更多城市能建地铁轻轨。

当然这是我的观点。

发布于 2019-12-16 15:10

我觉得在网上看到的最好的一个。

1精简数量,增加地级市竞争力。

2安徽地级市名字很多都比较一言难尽,有必要进行一次改名,增加吸引力。

编辑于 2023-05-18 14:41

现在很多所谓的调整都是动动县市,甚至于乡镇,根本就没考虑到整个经济区。刚刚在网上搜到一句“上挂一级”读懂格局、“下沉一级”力促落实。我觉得挺有道理。很多人讨论来讨论去都是这个市那个县怎么调,都是“落实”这一级的事情,不适合“键盘政治局”的层次。

要动安徽,就要河南山东江苏河北安徽一起拆,整个东部格局都要调整。

特别是河南。

河南作为陕西东进的过渡地带,根本不适合这么大的区划。本质上,河南是第二阶梯向第三阶梯过渡的地理过渡地带。以洛阳为中心的豫西是其本质属性。嵩山、虎牢关一线本应该是河南的东界。但是历史上因为是东汉、隋唐、北宋的京畿,此地反复调整。有时掏出去一个首都,将周围调整得七零八落;有时又合并周围的政区,将河南划得非常大。

比如说唐代,设立了一个都畿道与河南道。这里的河南道就有点过于庞大(当然,这在唐代是监察区)。

唐 都畿道 河南道

比如说北宋,此地有以开封为中心的京畿路,有京西北路,有京东西路。

北宋 京畿路 京西北路 京西南路
北宋 京东西路 京东东路

最终,河南失去定都地位,形成了一个残留的膨胀状态。再加上战争影响,区划很不合理。特别是元朝,根本就不管战争已经结束了。战时怎么划的就怎么着。反正当时经济发展也不太发达,凑合着也就过了。

元 河南江北行省
元 中书省辖地

明代在元朝基础上做了调整,但是也因为战争因素扩大了河南省,仍旧突破了地理界限(由于北伐战争的原因将河北部分区域划入河南)。从下面这张明代河南地图可以看到,黄河以北地区被划分地七零八碎。从安阳、邯郸到聊城,这一并无地理阻隔的平原地区,古冀州、汉末魏郡、唐代魏博镇,居然分属于京师、河南、山东三省区。同时,由于当时的山东省府青州在战争中遭遇了反复拉锯作战,城市毁灭,明朝不得不将省府西迁到了济南。这样连山东的区划也受到了影响。

明 河南布政司

现代基本沿袭了明代以来的区划。建国初的政区过渡阶段设立过平原省。撤销平原省后在鲁豫边界留了个小尾巴,仍旧保持了今冀南豫北鲁西北区域的撕裂状态。或者这样说,近几百年,太行山东南和黄河下游西北,这一山河夹峙、山阳河阳的两阳地带,地理区划已经彻底崩了。

中国政区

过于庞大的河南省已经突破了毗邻地区的核心边界,导致周边区划的凌乱,令整个东部地区格局混乱。

一旦河南回归本位,东部地区就豁然开朗了。

合适的做法就是河南拆分,豫北豫东摘出去。

其中,豫北重新回到河北。然后河北也重新调整。比如说,京北拆出去。然后再加上鲁西。这样,河北整体南移,专心向南,一方面可以接应北京南下,一方面可以整合一致。如此一来,黄河以北太行山东南这个两阳地区的整个格局都舒服了。

作为区划重点,中国东部地区的北部地区,应该围绕第三阶梯以内的东部平原地区进行设计,而不是二三阶梯之间西部和东部的过渡地区。中心一错,全盘就错了。

既然这样,山东就也要调整。其中,豫东和鲁南结合,再加上江苏安徽,做整体考虑。

山东重点保留古青州的遗产。以泰山、黄河的西起点为西界,形成以古青州为核心的新山东。这个山东就可以解释为泰山以东了。

总的方针是,以黄河为界,黄河以北以新河北为中心,中心放在京津以南,形成通盘考虑。黄河以东以新山东为中心,中心东移,形成北方东部地区对外开放的排头兵,与辽宁并驾齐驱。黄河以南一直到钱塘江,地域十分广大,经济体量十分巨大,管理层级更高更复杂,所以要另行考虑。

你们觉得安徽区划如何调整才最有利于发展? - 库尔沃塔森林的回答 - 知乎

从北向南依次来说,以徐州为中心,整合淮海区,重点接手古兖徐二州的遗产。这样,形成一个西入中原、东接海隅的横向区域。由此,可以形成一个良好的经济通道,终结现在破坏了黄淮地区经济发展、以至于拖累了北方经济发展的环徐州断裂带。

话说北方地区有环徐州和环邯郸两个行政断裂带,横跨黄河两岸,雄踞北方腹地,当然发展不起来。

以南京为中心的江东区,重点接手古扬州的遗产。形成西接湖北、东入海上的地理格局。然后,金陵、余杭、姑苏、松江四地,他们原本都是高建制的行政区域,不是省会就是直辖市(或者单列市),建制很高,经济自主权很大,经济发展也很好,全都降级根本就不现实。所以依旧分开,但是继续作为城市群整合发展,形成江东城市群。

这样就基本恢复了冀青兖徐扬的大格局。其中古扬州由于发展十分繁荣,管理密度大幅度提升,发展成为多个高等级行政建制并存的城市群。古兖徐首次充分整合,并且整合部分古豫州古青州资源,打通东西通道,应该会爆发出极大潜力。古冀州重新整合,内部更加一致,发展提速的可能性很大。古青州重新确立,也有利于甩掉包袱轻装上阵专心发展。

在这一过程中,安徽就调整完成了。

这样说起来,要动安徽,就要全盘整合整个东部基本盘。

确实也该好好梳理了。很多省界都是一千多年来临时调整的结果。比如河南的豫北地区,就是战争期间临时占用的河北地界,结果打完了没还,弄得原来很完整的冀州四分五裂。这在古代经济不发达的时候还没什么,到了现代就麻烦大了,严重影响了发展。这些东西全都沿袭不改,包袱太重了。

所以说啊,格局要大,“键政局”就要有“键政局”的样子。下回调整南京市辖区的时候,先翻翻世界地图,那才有意思。上海要不是翻世界地图,哪来的洋山港啊。

编辑于 2020-01-03 10:16

先上结论,我认为由目前的16个地级市调整为12个地级市最有利于安徽的发展。

1.2011年7月原地级市巢湖市被拆分并入合肥、芜湖、马鞍山后,安徽迎来了局部行政区划调整的小高潮,2015年12月30日原属于地级市六安市的寿县划给了地级市淮南市,原属于地级市安庆市的枞阳县划给了地级市铜陵市。

2.目前安徽(140100平方公里)有16个地级市,比隔壁江苏(107200平方公里)的十三太保多了三个地级市,比东南部浙江(105500平方公里)多了5个地级市,比南部江西(166900平方公里)也多5个地级市。

3.由16个地级市减少到12个地级市,可以撤销掉地级市池州市、淮北市、淮南市、马鞍山市,撤销之后,长江沿岸城市(池州、安庆、铜陵、芜湖、马鞍山)由5个减少到3个,资源型城市(淮南、淮北、铜陵)由3个减少到1个。

4.具体调整如下:

一是撤销池州并入铜陵安庆。池州市经济一向很拉垮,主要是为了方便管理才设立,所以可将池州市东至县并入安庆市,东至县大渡口镇加入安庆,可以打通安庆长江的南北口岸,助力安庆发展,池州市青阳县、贵池区、石台县并入铜陵市,给足铜陵土地,做大做强铜陵市;

二是撤销淮北淮南并入宿州、亳州、蚌埠和合肥。淮北淮南作为煤炭资源型城市,撤销后按照就近原则,淮北市所辖区县分别并入宿州市和亳州市,淮南市所辖区县分别并入蚌埠市和合肥市,合肥作为一省的经济、文化、政治中心,作为一个GDP破万亿的新一线城市,地盘还远远不够大,淮南部分并入势在必行,同时部分划给蚌埠也有利于推动皖北核心城市蚌埠的发展;

三是撤销马鞍山并入芜湖滁州。马鞍山市经济发展一直向好,但是地盘不够大,夹在芜湖市和滁州市之间,其实芜马滁区位优势一致,都是面向南京,不如直接撤销马鞍山市,将马鞍山一分为二,北部和县、含山县划给滁州市,南部当涂县和主城区划给芜湖市,让省内GDP二哥、三哥更上一层楼,全力发展省内经济副中心芜湖市,努力打造皖东桥头堡滁州市,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大步阔步向前进。

追更:

5.撤销合并后,更有利打造“一圈、一带、一群”的城市区域发展格局,一圈以合肥为中心的都市圈,一带以经济副中心芜湖为中心的皖江城市带,一群以皖北核心城市蚌埠为中心,阜阳、宿州为两翼的皖北城镇群。

6.附:安徽省地图、2021年安徽16个地级市GDP及增速一览表、百度实时安徽地图、清朝时期安徽地图、2010年安徽17个地级市GDP及增速一览表(即原地级市巢湖市撤销前一年)、安徽省规划发展的城市群分布图。






编辑于 2022-11-22 17:51

16个地级市裁掉4个。

皖北皖中皖南各有4个地级市,共计12个地级市,足矣。

发布于 2022-11-24 15:20

你确定知乎的人有水平回答这个问题?

发布于 2019-12-14 14:15

呼声最高,最靠谱的也就是宿州和淮北了。这两个地方的人矛盾也是谁合并谁,但不排斥两市合并。

编辑于 2020-07-17 22:03